有些书你听说过很多次,但就是一直没去读。对我来说,小说“The Wind in the Willows”(“柳林风声”)就是这样一本书。它大名鼎鼎,更因为是英国作家的小说,你不曾听过它是几乎不可能的。但可能就是因为名著,让你觉得有点畏惧。这次我买了一套儿童名著的中文版,终于我打开了这本书。
小说讲述了鼹鼠,河鼠,獾先生和癞蛤蟆的故事。鼹鼠在春天的某一天因为厌倦大扫除而跑出来玩,遇到了河鼠,于是长期住在了河鼠在河边的家,一起划船,一起游玩。
河鼠和鼹鼠的友情很深。鼹鼠在一个冬天独自跑去森林找獾先生,因为久仰獾先生的大名,而獾先生又不常露面。鼹鼠被困在森林里,河鼠冒险去找好朋友,最后跟鼹鼠一起历经艰难在雪地里找到獾先生的家。从此这三个动物成了好朋友。
当鼹鼠偶然间发现到了自己老家附近时,河鼠更是支持鼹鼠回他的老家,想尽办法让鼹鼠开心,给他创造了一个“完美”的与田鼠欢聚的夜晚。
癞蛤蟆则是一个爱新鲜事物,狂妄自大的家伙。不过他对朋友倒是挺热情的,所以他与鼹鼠,河鼠和獾先生也是好朋友。癞蛤蟆一会喜欢船,一会喜欢游艇,一会喜欢马车。最后他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汽车,要么撞坏别人,要么撞坏自己,不知道弄坏了多少辆汽车。直到有一次他因为喜欢别人的车,竟不知不觉开走了别人的车,成了“盗窃犯”而被抓进了监狱。在一个小女孩的帮忙下,癞蛤蟆打扮成“洗衣妇”逃了出来,又经历了各种历险。
癞蛤蟆最后终于回到河鼠家,发觉自己的豪宅被一群“坏蛋”占领了。于是几个好朋友机智地夺回了癞蛤蟆的家园。好朋友们又可以一起过快乐安宁的生活。
此书有很多风景描写,对人物的刻画也很生动,我觉得癞蛤蟆的形象最鲜明。书中还有关于家,关于人与大自然,关于“旅行”的讨论。因为是一个晚上匆匆读完此书,没有更多地去体会。
不知道读英文原作会是什么感觉?
PS:癞蛤蟆扮成“洗衣妇” 逃到火车站,却没钱买火车票,于是跟火车司机商量用“洗衣服”换“搭火车”那段场景是某学校“小升初”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卷子。
英国能买到中文版的?
不知道英国能不能买到中文版。我是中国买来的。
[…] The Wind in the Willows(柳林风声):小说大名鼎鼎,作者Kenneth Grahame,出版于1908年。有人说这本小说老少皆宜,不同年龄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感受。根据小说改编的音乐剧于2014年11月26日至2015年1月17日在伦敦的Vaudeville Theatre (WC2R 0NH)上演。推荐年龄5岁及以上,票价:15-55英镑。 […]
[…] 从“National Gallery”出来之后我们去“Vaudeville Theatre”看演出。“The Wind in the Willows”这个故事我在另一篇博文里介绍了。演出还可以,但是那些(人演的)动物们(鼹鼠、河鼠、獾先生和癞蛤蟆)是不说话的,由一个人(作者的扮演者)旁白讲述故事。所以田田和洋洋觉得有点乏味(boring)。还有(用于场景渲染的)雪花没有飘到我们坐的“Grand Circle”(最高那一楼),中场休息时卖冰淇淋的也没来我们这楼。田田和洋洋分别给这个剧打了8分和7分(满分10分)。 […]